巴菲特给拍下午餐的高手建议不用杠杆而非新手
某天,我忽然意识到一点:当巴菲特对拍下午餐的人说,“不要用杠杆”时,他是在给谁建议?是新手?是高手?
我们似乎都忽略了:能拍下巴菲特午餐会的人,没有一个在炒股这件事上是新手。
(嗯……除了一个人)
能通过投资赚到这么多钱的人,已经不是一般的高手,而是高手中的高手。
但面对一个高手中的高手,巴菲特依然要老生常谈地念叨:不要做空,不要用杠杆(margin),不要买你不懂的东西。
好,现在让你选:
要么,巴菲特是在故弄玄虚,糊弄人,把来访者当成小白;
要么,巴菲特就是在给出一个真诚的、真正的建议。
如果是后者,那就意味着,当巴菲特对拍下午餐的人说“不要用杠杆”的时候,他不是在给新手建议,他是在给高手建议:“不要用杠杆”。
“不要用杠杆”——这根本就是一个给投资老手的建议。
这不奇怪,因为他见过太多投资高手,前赴后继地死在“杠杆”这件事上。
善游者溺,善骑者堕。
五
几年前,我拜访了一位做价值投资的私募前辈B,我们意外地投契,相谈甚欢、一口气聊了多个小时,甚至两个男人轧马路到凌晨。
在那场夜谈里巴菲特给拍下午餐的高手建议不用杠杆而非新手,我们对很多投资话题都有高度共识,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B展现了惊人的知识广度、思考深度和勤奋程度。
但在一个话题上,B有一句话始终让我隐隐不安。
往后几年,我跟这位前辈交流甚少,但某天得知,他的业绩不断走低,即便市场显著回暖,他的产品净值还在走低,下跌速度有些惊人。这种净值跌法,显然是带有杠杆的跌法。
我不好意思直接问B,于是找了熟悉私募圈的朋友询问。
私募这个圈子很小,朋友打听到的说法是,这位前辈不知道为何,调整了投资方法,一度用杠杆抄底港股,结果股票不断走低再走低,终于引发净值大跌,而他本人也心态有些崩溃,结果反而更加不好。
我听闻震惊:一个熟读巴菲特的人,怎么会跑去用杠杆?
我依然记得,几年前他和合伙人跟我分享心得:巴菲特的话,理解的要照做,不理解的要先做再理解。如果哪一天你不想听巴菲特的,记得写下来,以后回头看,你往往会发现——巴菲特是对的,你是错的。
这样的人,怎么会用杠杆?
我震惊一阵子后,想起那场夜谈的几句话。
那晚,我跟B分享了一篇关于杠杆的文章,谈及很多网友说巴菲特也用杠杆,所以我们炒股也可以用融资云云,问他怎么看。
他回复说,巴菲特的杠杆比例很低,相较于庞大的资产规模,他才用了一点点杠杆,但股民用的杠杆比例动辄1:1,股民怎么能跟巴菲特比?
这句话我隐隐觉得哪里不对,意思是说:只要杠杆比例小一点,就可以用融资了?所以,融资还是可以用的,只是要控制比例?这样真的对吗?
行文至此,我想起卡拉曼多年前写过一句话,可作为对此题的回应:“这有点像滑坡理论,如果一点点杠杆是好的,为什么更多的杠杆不是更好?你什么时候才会停止?”
前些天,我去看了看他的官网介绍,发现一段描述投资理念的文字:“对市场抱有足够的敬畏之心,不过度自信,不乱用杠杆。”
这里或有问题的字眼是“不乱用杠杆”这五个字,因为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是:可以用杠杆。
这句话也意味着,在B的投资理念中,“杠杆”根本没有列入“不为清单”、stop list,也不是一项禁止项目。
杠杆,变成一项具有高度裁量权的事项:有时可以用,有时候不可以用。
问题是:谁来决定可以/不可以用?自己。
问题是:谁来判定是乱用/适当用?自己。
如果是这样的话,B启用杠杆抄底,似乎早就埋下伏笔了。
六
我有一位交流多年的老前辈C,人很睿智,在股票上赚了很多钱。虽然在2015年的股灾中也被重伤,但他是少数能快速恢复元气、翻身新高的人。
去年的时候,我听闻C再次使用融资炒股,创造了不少盈利,我忍不住唠叨了一大圈,杠杆的风险云云。
这位老前辈沉吟一会说,你说的有道理,但你不理解我的感受。我需要再抓住一波行情,以后我就收手不用杠杆了。
好吧,我确实不理解这种心情,于是我继续叨叨叨个不停。
过了一阵,C忽然说,其实我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。如果足够理性,知道这件事是错的,现在就应该停下来,而不是等下一波。但人就是这样,很难控制自己,很难完全理性。
至此我不再唠叨。
这位前辈后续如何操作我不得而知,不知道是否躲过去年年底、今年年初的一轮大跌,账户净值是否恢复新高。
但这两句话至今让我印象深刻:“你说的有道理,但你不理解我的感受”、“知道错的,现在就要停下来”。
我至今都觉得炒股杠杆是什么意思,C如果不用杠杆,他依然会赚很多钱;使用杠杆,只是让这个过程似乎更快,且增加了不必要的担惊受怕。
七
在本文的3个故事中,A是资历最深的老股民,屡战屡败,依然奋战一线;B是是私募管理人,曾创下优秀业绩,天资过人;C是是股坛老手,睿智机敏、经验丰富,失败也能快速翻身。
他们都曾在“杠杆”这件事上栽过跟头,而且付出了不小代价。
有朋友问我,为什么那么多聪明人喜欢上杠杆?
我说,不知道,也许是因为名,也许是因为利;也许是因为对杠杆上瘾,难以自拔;也许是因为迫不及待,不想慢慢变富。
又也许:恰恰因为他们是聪明人,所以他们才更倾向上杠杆。
在我看来,如果他们一点杠杆都不碰,他们会赚更多钱/亏更少钱,且可以免除大部分无意义的担惊受怕。
但人就是这样,一方面很难察觉自己是否犯错;一方面察觉犯错也受限于心理与情感模式,导致错误难以修正。这让我再次想起那句话,“你说的有道理,但你不理解我的感受”。
因而,这篇文章并不打算说服别人,因为我知道:抽烟的人会为香烟辩护,赌博的人会为赌博辩护,杠杆炒股的人也经常会为杠杆辩护。
我只能写几个小故事。
最后,不妨以一篇旧文的开头作为结尾:
在某个程度上,建议炒股不要上杠杆,跟劝人“吸烟有害健康”是很相似的。
第一,不论说多少次,不论谁来说,都会有一大批烟民继续抽烟。
第二,不论有多少证据,都会有人跳出来说,某某通过吸烟活得更好了。
第三,总有人追求某种意义上的“安全剂量”,或限制用量、或指定品种、或改造形式,务求“吸烟无害健康”。
第四,戒烟很难。
第五,不抽第一根烟很简单。
上述关于吸烟的论述,都可以不违和地替换为杠杆炒股、借钱炒股。
吸烟有害身体健康,杠杆有害财务健康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在线配资观点